互聯網掀起的商業浪潮,迅速地創造經濟傳奇、改變人們生活,結合“互聯網+”時代新特點、新趨勢,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數字技術,帶來的發行渠道數量增加和銷售平臺的發展,使人們對文化內容的需求日益增加、對文化產品的需求增長,并促進藝術和文化表現新形式的產生。通過
云連接、云操作和
云存儲等手段,讓群眾共享知識服務、藝術欣賞、文化傳播、虛擬場館、交流互動等公共文化云應用,極大的方便城鄉居民享受海量的數字化資源和高品質的公共文化服務。
經濟新常態與技術革命交匯,加上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以及文化與創意的日益融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呼喚等構成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形勢。在互聯網+新形勢下,實施“文化+”,面臨著眾多機遇與挑戰。
?
第一:“文化+”是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
文化擁有較為廣泛的滲透力,它以一種獨特的包容性造就著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經濟,也正因如此,“文化+”成為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手對于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而言,如果說過去10年實現了爆發式增長,那么其根本原因在于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所激發出的制度紅利和文化能量的歷史結果。而這種體制改革所釋放出的制度紅利和文化能量,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則是成功從傳統文化業態過渡到跨業態發展的必然產物。
?
第二:“文化+”是實現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文化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既為生活服務又為生產服務,文化產業更快發展能迅速增加第三產業比重,抓住調整供給結構的突破口,從總供給方面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正是憑借獨特的產業價值鏈、快速的成長方式及廣泛的滲透力、影響力和輻射力,文化產業不僅成為全球經濟和現代產業發展的新亮點,也構成我國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而“文化+”不僅鑄造了一種新的產業模式和商業模式,更重要的是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改變著整個業態。如果各行各業都有“文化+”,那么我們的生活品質、社會品質、人的素質,都會有很大提高。
?
第三,“文化+”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要領域
?
“文化+”與“互聯網+”一樣,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最重要的領域,是“主戰場”,是大有可為的包容性非常大的領域,它使所有想創業創新的人都可以在文化產業中找到自己的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文化產業生產體系一般包含4部分生產鏈:內容創意、生產輸入、再生產和交易。創意是文化產業的靈魂,所謂創意無大小,更沒有任何職業、年齡、學歷的限制,只要創意符合社會需求,并能和文化以及各種業態相結合,推出受歡迎的產品,都可以得到充分展現。
第四:“文化+”學會會跨界,學會讓文化與產業融合
?
“文化+”,文化為根基,“+”是在基礎上,發展其他。打造文化的背后是尋找發展模式。當今時代,不應單純以文化發展文化,這樣會措施機遇與競爭力。“文化+”,要“加一切”,要以市場為導向,提供具有一定文化含蘊,又能進行市場運作的文化產品、文化服務等內容。?
?
第五:“文化+”找定位,發掘自身特色,切勿跟風
?
每個城市都有獨自優勢,地理、自然、歷史會讓城市形成獨到特色。這是城市與眾不同的靈魂,也是發展“文化+”的基礎。曾經城市之間會展中心熱、標志性建筑熱,讓城市建設“千篇一律”,失去“個性”,失去特色。挖掘城市文化中最有亮點的一個,或者幾個,提煉精髓,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定位,讓特色成為城市品牌。找到需要發展的文化精髓,并盡全力打造精髓,讓其化生為動力。而對這些特色發掘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傳承與發揚。
?
第六:“文化+”放眼“全球性”的戰略
?
?伴隨著“一帶一路”大戰略的實施,走出去和走進來,將是今后我國各區域發展的常態。競爭早已不僅是區域之間,誰有長足眼光,誰有深謀遠慮,誰就能決勝千里。在走出去過程中,文化輸出是先鋒。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開放化的新格局面前,城市建設與發展要開放,看看外面的世界。揚長,不忘補短,要看到外界需要什么樣的文化,從而塑造自己;了解什么樣的文化更容易被接受,從而去調整產業。?
?
總結
?
這種創業和創新,從長遠來看不僅可以催生新業態,解決文化產業發展問題,而且對中國傳統文化也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實施“文化+”戰略,將推動更多具有創業精神和創新意識的中小企業的蓬勃發展,促使科學家、工程師、畫家、音樂家、設計師及其他社會人士加入到文化產業的創意、創業和創新中來,進一步激發文化產業的創業活力和創新能量,文化產業將迎來全新的發展前景
?
在發展“文化+”的道路上,我們要結合自身實際,凸顯自身內涵,舉自家之優,集眾家之長,讓中華文化在世界大放光彩,讓地方文化為經濟發展騰飛助力。
?